曲目名稱
大醉八仙一
我國自古以來皆稱禮儀之邦,每逢神明出巡過年節慶盛典,亦皆有專用音樂以壯聲色。本樂曲乃為一般生日祝壽、廟會過場序曲之首選音樂,以傳統國樂演奏方式傳承之。
北管音樂部份根據學者綜合北管的分類,北管樂曲可分為絃譜、牌子、細曲、戲曲四大類。其中絃譜與牌子以器樂合奏為主,細曲與戲曲則是以聲腔演唱佔有重要地位。
簡而言之:絃譜以絲竹合奏為主。牌子以鼓吹樂器演奏為主。細曲以絲竹伴奏歌者,只唱曲不演戲。戲曲所佔數量最多,可與戲劇相結合的戲曲類樂曲。
其中戲曲還有古與新之分別,古路戲聲腔是「福路」、新路戲聲腔是「西皮」,古路戲伴奏樂器使用殼仔絃、新路戲使用吊規子。
十送金釵
這個年代錄製發行的內容有客家傳統音樂八音與採茶戲,採茶戲又可分為採茶歌、採茶戲和新客家音樂,還有強調客語唱唸的勸世歌、警世歌、教育採茶、採茶笑科劇等,其他還有客語流行歌或改編日語歌、台語歌和國語歌的時尚客語歌。
一九六零年代是客家唱片第二個黃金時代,也是出版最多元、數量最龐大、人才最豐富的客家音樂最陽光、最燦爛、最輝煌的時期。
當年以三重鈴鈴唱片(前身是新台灣唱片)為龍頭,帶動中壢遠東、百合唱片、苗栗美樂唱片和台北惠美唱片,這些唱片公司是當年五大客家唱片公司,其他零星有出版品例如客家之音等小唱片公司,也有很獨特的錄音作品發行。
想要認識和理解客家音樂的過去和未來,一九六零年代客家黑膠唱片的錄音資料就是一個寶庫。